藿香正氣散出自古代名醫(yī)方典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⑴解暑祛濕:用于外感暑濕引起的發(fā)熱、胸悶、腹脹、吐瀉,常配佩蘭、蘇葉、厚樸等。鮮藿香解暑力較強。⑵和胃止嘔:用于濕濁過盛引起的惡心嘔吐。配半夏、生姜治胃寒嘔吐。
⑶芳香化濁:用于脾濕胃濁引起的食欲不振、舌苔厚膩、腹瀉等癥,常配砂仁、木香
本方是以二陳湯為基礎(chǔ),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調(diào)整胃腸的芳香揮發(fā)性藥劑而成。因其主藥藿香,能強化胃之活動,調(diào)正胃氣,故名「藿香正氣散」。析言之:藿香埋氣和中,辟惡止嘔,兼治表里;蘇芷桔梗,散寒利膈,以發(fā)表邪;厚樸大腹,行水消滿,陳皮半夏,散逆除痰,以疏里滯;苓術(shù)甘草,益脾去濕,以補正氣。正氣通暢,邪逆自除。
藥理作用
該品主要有止吐,鎮(zhèn)痛、解痙,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。
中藥功用
⒈鎮(zhèn)吐:藥理實驗證明,藿香正氣水有鎮(zhèn)吐作用。
⒉鎮(zhèn)痛:藿香正氣水對醋酸刺激性疼痛反應(yīng)(扭本法)有明顯鎮(zhèn)痛作用。
⒊解痙:藿香正氣丸(水)對兔離體十二指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并能對抗擬膽堿藥所引起的腸痙攣;對擬膽堿藥引起的狗及兔在體腸痙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。能對抗水楊酸毒扁豆堿引起的腸痙攣,其效果與阿托品對腸痙攣的作用相似。對離體腸平滑肌的自發(fā)活動有抑制作用,又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腸痙攣,故對腸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。藿香正氣水對離體豚鼠、兔十二指腸的自動收縮及對組胺、乙酰膽堿、氯化鋇所致的回腸收縮均有良好的解痙作用,并可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小鼠子宮收縮。
⒋增強細胞免疫功能:用硫酸鎂致腹瀉的小鼠,經(jīng)用藿香正氣丸治療,其外周血淋巴細胞滲入3H-TdR(氚標(biāo)的胸腺嘧啶核苷)指數(shù)增高,而對照組比正常組(不致瀉)低,給藥組則接近正常組水平。揭示藿香正氣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,并能促進受損傷的腸段修復(fù)。
⒌抗菌:藿香正氣水對藤黃八疊球菌等8種細菌均有抗菌作用,尤其對藤黃八疊球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強。并對甲、乙型副傷寒桿菌、紅色毛癬菌、石膏樣毛癬菌、絮狀光皮癬菌、大腦狀毛癬菌、石膏樣小胞子菌、白色念珠菌、新生隱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。
【現(xiàn)代藥理】
1 .調(diào)整腸胃:
⑴ 〈藿香〉含揮發(fā)油,能促進胃液分泌,增強食欲和消化機能,并對胃腸有解痙、防腐作用,故有芳香健胃之功,而為本方主藥。
⑵ 〈紫蘇、生姜、陳皮〉均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,抑制腸內(nèi)異常發(fā)酵,促進積氣排出,故可加強主藥〈藿香〉行氣健胃之力;〈紫蘇〉尚可增強胃腸蠕動;〈陳皮〉則可緩解胃腸平滑肌之痙攣;〈白 術(shù) 〉所含揮發(fā)油少量時亦能緩和胃腸蠕動;〈甘草〉尤長於解痙止痛;〈半夏〉則有較為明顯的鎮(zhèn)吐效能;諸藥配合,以糾正胃腸功能紊亂,有利於嘔吐、腹瀉等癥狀的緩解。
2 .發(fā)汗、解熱:〈藿香〉及〈生姜〉均具有促進發(fā)汗之功;〈紫蘇〉有解熱之效,合而能解表祛濕。
3 .利尿作用:〈白 術(shù) 〉之利尿作用較為明顯;〈茯苓〉亦有一定利尿效果,合而又能利水滲濕。
4 .祛痰止咳:〈桔梗〉所含皂甘(字上加草)及〈陳皮〉所含揮發(fā)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;〈半夏〉的鎮(zhèn)咳作用明顯;〈甘草〉則既能祛痰又能鎮(zhèn)咳;〈陳皮〉尚對氣管及支氣管有輕度擴張作用而有助於平喘;諸藥配合,共收宣肺祛痰、止咳平喘之效。
5 .抑菌、抗病毒:
⑴ 〈厚樸〉有廣泛抗菌作用,其抗菌成分較穩(wěn)定,不易被熱、酸、堿等所破壞;試驗證明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痢疾桿菌等均抑制作用。
⑵ 〈紫蘇〉對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葡萄球菌等亦能抑制 之。
⑶〈藿香〉所含「廣藿香酮」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甲型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雙球菌,均有抑制作用;復(fù)方實驗證明,本方對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雞胚中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以上為摘要藿香正氣說明
用法及用量;一到兩支兌一升水給愛鴿飲用一到兩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