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許大家在人們的議論當中都會聽到這樣的語言:這書算是白念了;白混了4年;沒有真才實學;真的是理論的高手,行動的矮子! 人們說這些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?其實就是你在學校里到底學了些什么。
我本人在大專時學的是中文專業(yè),盡管我感覺哲學這門課程就是無病呻吟,全是一些抽象脫離實際的東西,但是為了迎合當時社會教育的需要,我依然參加了教育部門組織的函授學習,當我真正的參加了學習以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無論是哲學還是漢語言文學,都有很多值得自己汲取的東西,今天我之所以從事培訓和文字方面的工作,其實與函授學習時的教育和熏陶是離不開的。當然,最主要的還是我把那時候?qū)W到的知識轉(zhuǎn)變成了現(xiàn)實生活和工作中的技能。
在培訓新員工的時候,我常常和他們說,要想學以致用,就應(yīng)該正確定位自己,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。
說到這里,可能有的人會問:李老師,那到底我們應(yīng)該怎么去做呢?
就是趁自己有精力的時候,勤奮的利用一切工作的機會來學習、來鍛煉、來提高,我們在企業(yè)里工作,企業(yè)給我們的除了薪水之外,主要的還是無形的資產(chǎn),包括一些崗位技能、社會經(jīng)驗,還有跟同事的關(guān)系,跟老板的關(guān)系等等,凡是能夠由工作環(huán)境所引申出來的人際關(guān)系,在未來的生活中都會變成你無形的資產(chǎn),甚至會成為你下一代的無形的資產(chǎn),這些資產(chǎn)其實就是技能,所以你做事情的時候,不要僅僅奔著錢去,錢只是我們把事情做成以后的一種最短視的回報,應(yīng)該看到的就是工作后面的機會、學習環(huán)境、成長過程、工作技能。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否則,理論水平再高,做事情也是紙上談兵而已。
我有一個發(fā)小,小學都沒有畢業(yè),但是人家在擺弄用電方面卻是專家,而我這樣一個經(jīng)常把物理課代表頭銜長在嘴邊的人,連換保險絲都不敢,也從來沒有換過,每次都得求助于人家,這說明什么?
就是光會知識,不會技能,這是毫無意義的。
手工業(yè)時代,有的人為了學一門手藝常常拜師學藝多年,雖然拿不到一分錢的工資,但毫無怨言,這些人為什么能夠這樣做?原因就是他們目標明確,知道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,什么才是自己終生受益的東西,那就是技能。
所以說,知識和技能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知識通過書本可以學到,而技能則必須通過實踐檢驗才能學到。
就好比很多人學富五車,卻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去交流,但是相反,很多人沒有多少文化知識,反而成了談判的高手。
所以不要低估實踐的力量,現(xiàn)在就開始行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