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城疫,又稱“鴿巴拉米哥病”是由禽副粘病毒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,為賽鴿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。本病自國外傳入一直無法有效控制,造成鴿友嚴重損失。病原學定義,賽鴿巴拉米哥病毒主要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和禽副粘病毒Ⅶ引起。
病因
鴿巴拉米哥病由副黏病毒引起的賽鴿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,為賽鴿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。本病常造成鴿友和各地公棚嚴重損失。本病在家禽類原名新城疫,或亞洲雞瘟(Newcastle Disease),為方便區(qū)別,才引用病毒名“巴拉米哥”(Paramyxovirosis)。
傳播途徑:空氣、病鴿唾液、飛沫、糞便接觸傳染。傳播速度極快,潛伏期4-7天,此階段賽鴿能排出病毒感染其他鴿子。
臨床癥狀
急性型的患鴿,發(fā)病時有結膜炎、厭食、消化停滯、排少量粘綠便、急速脫水、精神不佳,甩食。有時出現(xiàn)歪頭或神經(jīng)麻痹現(xiàn)象,約2-3天內(nèi)急速死亡,傳染速度極快,近年來侵襲本地的多屬急性型,特別好發(fā)于種鴿。
一般癥狀開始時鴿子有輕微結膜炎,約2-3天即消失,患鴿大量飲水,排出大量含水之節(jié)狀糞便,仍能進食或飛行,但容易脫水。嚴重者轉(zhuǎn)成神經(jīng)癥狀,包括歪頭、斜頸、羽翼麻痹下垂、足部麻痹無法站立,病程約2-6周,如恢復完全即產(chǎn)生保護抗體而無后遺癥。但如病毒侵害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、羽翼或足部神經(jīng),則會造成長期神經(jīng)癥狀與麻痹,病毒也常分割腎臟造成長期排水便。有些鴿子呈不典型癥狀,例如無下痢即出現(xiàn)神經(jīng)癥狀,須謹慎作區(qū)別診斷。
鴿子得病后,新城疫病毒在消化道內(nèi)存在最多3周,在呼吸道最多4周,在腦部最多5-6周,病鴿在發(fā)病后6周體內(nèi)即不會再排出病毒感染其他鴿子,有些發(fā)病后會造成換羽缺陷,長出畸形新羽。
剖檢病變
剖檢時皮膚較難剝離,皮下廣泛淤斑性出血,頸部尤甚,有紅、紫紅、黑紅等色,這是特征性病變;
腦充血,有少量的出血點,腦實質(zhì)水腫;
肝腫大,有出血點及出血斑,部分有針頭大小壞死點;
脾腫大;腎蒼白、腫大;有些病例見小腸、直腸和泄殖腔充血或出血;
自然病例的腺胃,未見明顯病變;
病理組織學可觀察到小腦、腦干、腎和肝有大量的單核細胞浸潤。
診斷
根據(jù)臨床癥狀、病理剖檢變化可初步診斷,經(jīng)實驗室病毒分離、血凝(HA)和血凝抑制(HI)試驗可確診。
本病在臨床上要注意與禽霍亂、禽流感、禽腦脊髓炎、鴿副傷寒等相鑒別:
禽霍亂病程急、死亡快,全身出血更明顯,肝臟有壞死點,心包常有纖維素性滲出物,慢性者出現(xiàn)關節(jié)炎,但無神經(jīng)癥狀。
禽流感的潛伏期和病程相對較短,剖檢常出現(xiàn)皮下水腫和黃色膠樣浸潤,胸、腹腔和心包有黃色透明滲出液,黏膜和漿膜及各種脂肪組織的出血更明顯、更廣泛。
禽腦脊髓炎在臨床上也有明顯的震顫(尤其頭部),但剖檢時可見腹部皮下和腦部有藍綠色區(qū)域,少數(shù)幼齡鴿的單側或雙側眼睛也有同樣的變色區(qū)。
鴿副傷寒也有鴿瘟相似的水樣或黃綠色下痢及肢體麻痹,但無頸部皮下廣泛淤斑性出血和胰腺大理石狀病變,用抗生素治療有效。
預防控制方案
本病只能通過疫苗接種來進行預防,提高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力。
長期接種新城疫疫苗,一年兩次。(接種一秒后兩個月抗體達到最高,六個月后抗體降至最低,首次接種疫苗后效果可能不太明顯,一個月后再接種一次,抗體水平就比較平均了。以后每半年一次。)
嚴重的;已經(jīng)歪脖子的60%救治不了,因為鴿子的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已經(jīng)被損壞了,用人用的復方丹參片一天一片,用20天左右,能否痊愈看鴿子自身素質(zhì),但這樣的鴿子配種不影響下一代,可以正常配種
最嚴重的
就是鴿子半死不活的癥狀,尾巴耷拉,眼睛閉著,蹲著的鴿子,這樣的用鴿藥已經(jīng)不起作用了。治療辦法;利巴韋林0.3ML每只一天,頭孢拉定0.25克每只一天,胸部肌肉注射兩次,然后瘟痢停三天。病好之后接種疫苗。
治療方案;
剛開始有一兩只鴿子有一點癥狀,此病傳播嚴重,用瘟痢停兌水全棚鴿子飲用。
多只鴿子有癥狀,用瘟痢停+毒痢雙清+肝精治療3到5天。毒痢雙清拌料,30毫升拌一公斤飼料。
嚴重癥狀,用三天瘟痢停,兩天肝精,然后緊急接種新城疫疫苗。(生病期間不能直接注射疫苗)